fbpx

玫瑰都要倒了,你還沒逛過唱片行嗎!The Type of Record Shop in Taiwan

Written by Feature, Story

曾辦過許多簽唱會的玫瑰唱片,本月底最後一家門市要吹熄燈號,突然間網友們哀鴻遍野,頓時在感嘆輝煌年代的逝去。

「有種唱片行的特色是以黑膠唱片作為主力商品,在於它獨有的渾厚音質與保存收藏的價值,也是目前儲存音樂的格式中,最使人有印象深刻的聽覺/視覺記憶的一種。再者,音樂必須透過聆聽來分享交流進行溝通,無法單純採用坊間專售CD的唱片行過於冰冷的交易方式。因此,我們店內的全部商品皆提供試聽與解說;對我而言,將目前所接觸到的最新資訊分享給每一個喜好音樂的同好是我最大的樂趣,也是我一直堅持的經營理念。」

有種唱片行店長 阿道

類比與數位,黑膠、CD、MP3;關於聆聽形式的爭論方興未艾,但姑且讓我們將此論辯擱置一旁,將焦點重新放在音樂載體最原始的歸宿:實體唱片行。

Endtroducing

Instrumental Hip-hop經典之作,DJ Shadow最具指標性的專輯Endtroducing,在封面放上位於加州沙加緬度的唱片行「Records」,直接呈現他挖掘黑膠唱片及累積音樂知識的記憶與熱情。除了專業製作人和DJ,一般聽眾也有自身最私密的動機,也許是在逛唱片行的過程中,藉由觸碰與觀看實體黑膠或CD的感官經驗,或與同好溝通交流的當下,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有你懂我」的感動。

在Dominik Bartmanski和Ian Woodward合著,從人類學和社會學觀點切入探討黑膠文化的《黑膠:數位時代的類比唱片》中,提及三種主要座落於(歐美)都會區的唱片行型態。而在此,我們亦從本土出發,來概括劃出一個實體唱片行的城市座標:

1. 如同大型檔案庫,擁有多種音樂類型的二手唱片行。此型態的店家著重在較有年代且具歷史性的唱片,除了70、80年代的流行搖滾外,尚有具指標性的爵士、放克和靈魂樂唱片。有時也能找到新生代藝人的創作。例如位於台北公館的個體戶唱片行,即便它可能不具某些歐美唱片行佔地遼闊的可怕規模。

%e5%80%8b%e9%ab%94%e6%88%b6

2. 以DJ為導向,特別供給夜店場景使用的全新或重壓的電音黑膠唱片行。雖然在此強調全新唱片,但仍有一些二手唱片流通,而事實上有些唱片行正是以檔案庫式的專業收藏來運作的。店家收藏類型以Techno和House為主,另外還有Drum’n’Bass、Electro、Disco或Dubstep等等。在電音場景極為發達的城市如德國柏林,這類唱片行相當普遍,像是Hardwax、Spacehall或OYE等,而在台灣,本文一開始提到位於台北西門町的有種唱片行則可歸於此處。

3. 另一種則屬生活風格與精品店型態,音樂和服裝配件共同形成一複合空間。在音樂方面,販售類型以Hip-hop或獨立搖滾為主。有時會強調全新發行的唱片,主打品味獨到的流行樂如R&B或搖滾樂等類型。由資深樂評人與DJ林哲儀經營的M@M Boutique,以及法國知名品牌Agnès b.於微風松高的Agnès b. Music Store Taiwan,都強烈反映出個人或企業品牌所延伸的品味與形象。

agnes-b-music-store

在這邊要特別說明的是,這些分類僅供參考。畢竟,某些唱片行的營運模式有可能橫跨兩種以上,或是配合所處的地理位置,另闢蹊徑走出風格化的定位。例如台北富錦街的Beans&Beats,是唱片廠牌顏社KAO!INC結合餐廳與黑膠唱片行的複合計畫;台北公館The Wall附近的2manyminds Records,則以日系唱片行作為營運的基底藍圖,延攬許多日盤新品和二手黑膠,品味獨樹一幟。在中壢火車站附近的奮死唱片行,驚喜地充滿熱血奔放的英搖(店內當然不只有英搖)作風;以及台中的藍色唱片行,老闆JJ本身就是個活寶庫,當你沉浸在二手唱片的龐大資料庫留連忘返時,還可聽他娓娓道來他對電子音樂、DJ或產業文化等的獨到見解。

%e8%97%8d%e8%89%b2%e5%94%b1%e7%89%87%e8%a1%8c

經由以上簡要的介紹,是否讓你重新回想起逛唱片行的過往回憶?也許對某些人來說,逛唱片行已成為遙遠不復返的鄉愁,畢竟喧囂一時的淘兒唱片行已撤出台灣多年,連鎖唱片行如大眾、玫瑰等似乎也逐漸失去召喚顧客回流的吸引力。那麼,現在還留下來經營唱片行的人,究竟是什麼樣的動力在支撐著他們?若你對這個問題深感興趣的話,那麼也許,現在就是你踏入以上幾家本土唱片行找尋答案的時候。

文/安德魯

內文部分譯自《黑膠:數位時代的類比唱片》(Vinyl: The Analogue Record in the Digital Age)

(Visited 1,14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