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座葛萊美獎,涵蓋了最佳舞曲錄製、最佳電子/舞曲專輯等,並曾幫Lady Gaga、Bruno Mars等人製作,一年超過三百場演出邀約…。年僅27歲的Skrillex,今年獲得DJ Mag百大第九名,也是Dubstep藝人中第一名-即便他從不認為自己是個Dubstep製作人。但對他來說,音樂其實很單純,自始自終都只是做自己。
少年時期
本名Sonny John Moore的Skrillex,1988年出生於洛杉磯,但在他2歲時即舉家搬到舊金山,直到12歲時才又搬回洛杉磯,並進入藝術學校就讀。但此時的他表現並不突出,加上身形矮小普通、剛從外地搬回等因素,在學校飽受霸凌影響,14歲即申請在家自學。Moore在往後的日子幾乎對這段時光隻字不提,顯然對他身心有極大的傷害。
然而,這都還不是最糟的,在16歲那年,Moore得知自己是領養而非父母親生。這近乎翻轉他的人生,據說Moore曾很長一段時間不願意與生母說話。因此,Moore決定停止學校課程,開始創造自己的道路。「父母告訴我是領養的那剎那,對一個16歲的人來說,是多麽深刻的一刻。這也是另一個理由讓我去挖掘自我:旅遊與做音樂。」
初試啼聲
早在14歲,Moore即自學吉他且相當有架勢;離開學校後,Moore應徵了樂團「From First to Last」的團員。原先,他是想擔任吉他手,但他的歌聲無意間被三位製作人聽見;不聽還好,一聽一鳴驚人,便成了該樂團主唱。
當然,事情並不是這麼快就順遂起來。FFTL剛起步時非常艱辛,外加上先前得知領養的事情讓Moore決定自力更生,一切都讓Moore傷心透頂。「每天都睡在地板,又都賺不了什麼錢。」「我很生氣,當下只想忘記所有人,寫一些憤怒的作品。」Moore在紐約時報某次訪問時如此說。「但我不是容易生氣的人其實。」
2004年6月,該樂團發行了第一張專輯《Dear Diary, My Teen Angst Has a Body Count.》。很快的,第二張專輯《Heroine》於2006年3月發行。此時的FFTL總算有點起色,兩張專輯不僅大賣,還成功巡迴演出了好幾場。
[youtube]https://youtu.be/1a4C_SxvITk[/youtube]好景不常,在巡迴與錄音的接連操勞下,Moore的聲帶開始出了問題。2004年6月的某一場演出,Moore發現他沒辦法發出聲音;當下他只好回家休息,讓剩下的團員繼續完成演出。經檢查後,他的右邊聲帶長了一顆小結。然而,情況並沒有隨著休養好轉,日益嚴重的聲帶,使得表演前突然失聲的頻率愈來愈多,也牽連了樂團的表演品質。糾纏近兩年後,他不得不接受醫師的建議,被迫暫停演出並接受手術。手術後雖然復原良好,Moore仍宣布單飛,並永久離開樂團。「唱歌畢竟仍然不是我的最愛」,從此展開他的獨立演出生涯。
單飛之路
離開樂團後,Moore在知名平台MySpace發表了三首demo曲,也因為這三首歌使得他有後續的表演機會。既2007年與豎琴手Carol Robbins表演他的原創曲後,Moore加入Alternative Press雜誌巡演,並於2009年發行第一張個人EP《Gypsyhook EP》並開放免費下載。同年4月,Moore以Sonny and the Blood Monkeys為團名,與Hollywood Undead共同巡迴演出。
[youtube]https://youtu.be/WjVUDvZkw4A[/youtube]此時,Moore以「Twipz」這個名字出現在網路上。2008年,Moore開始以「Skrillex」為名演出。事實上,「Skrillex」這個字其實沒有任何意思,反倒是他的朋友常叫他「Skrilly」與「Skril」,所幸字尾加個ex便成了Skrillex。2010年6月,Moore以新名字發表第一張EP《My Name Is Skrillex》。同年底,Moore被本站精神領袖 鼠爺(挪抬以示尊敬)的唱片公司Mau5trap簽下,並與鼠爺展開世界巡迴演出。
[youtube]https://youtu.be/6AmJX4zUrUA[/youtube]Moore與鼠爺的故事始終讓人津津樂道。即便最近他們哥倆吵得不可開交(欸,有誰沒跟鼠爺吵過的,沒吵過感覺比較稀奇…),關係甚至一度降到冰點。但Moore也承認,他非常感謝鼠爺的知遇之恩。「我當然喜歡他,雖然他是個他媽的混蛋,恩,大家都知道咩。」
聲名大噪
至時,Skrillex這個名字開始快速傳播。隨後,Moore發表了第二張EP《Scary Monsters and Nice Sprites》,其中《Kill EVERYBODY》成為舞廳熱門歌曲,也成為知名遊戲預告片的背景音樂,該張專輯更獲得2012年葛萊美最佳舞曲錄製、最佳電子/舞曲專輯獎等。
2011年6月,後續專輯《More Monsters and Sprites》於Beatport上架。這張專輯包含了名曲《First of the Year (Equinox)》,此首歌亦獲得2012年MTV音樂錄影帶最佳視覺效果獎。同年,Moore以Skrillex名稱首次進入DJ Mag百大DJ第19名。
[youtube]https://youtu.be/2cXDgFwE13g[/youtube]除了以Skrillex為名稱外,Moore與德國電子樂家Boys Noize以「Dog Blood」之名於2012年8月發行迷你專輯《Next Order/Middle Finger》。2013年9月,Skrillex與Diplo成立雙人組「Jack Ü」,並於2015年進入DJ Mag百大DJ第45名。Jack Ü的第一首單曲「Take Ü There」據說只是與Diplo、歌手Kiesza在某個音樂季結束後在飯店製作完成,耗時僅一晚。
2014年新專輯《Recess》發行時則極具創意。宣布發行前夕,一個迷樣App「Alien Ride」悄悄的在App Store上架,裡面包含了資料夾,並有11個隱藏物件,外加一個倒數計時器,目標時間是2014年3月10日上午6點30分。同時,Skrillex的網站首頁全部換成這個App的圖樣。其實那11個隱藏物件是導向Google Play與iTunes的連結,最終會連上新專輯11首歌各別的串流網址。
至此,Skrillex已經享譽世界,奠定了他堅不可摧的音樂國度。Skrillex看似崛起迅速,其實也經歷了長時間的淬煉。「當時發現了Aphex Twin的音樂,就對glitch、acid house、IDM等深深的著迷。還有Autechre, Squarepusher…等。」Moore回憶說,12歲的他發現這些音樂時,成了其音樂路上極重要的轉捩點。他的其中一張EP「Leaving」都還可以看到IDM對他的影響。
Moore的音樂世界
很多人將Skrillex歸類為Dubstep製作人,並隨著EDM的爆炸成長轉型。對此評論,Moore處之泰然,也強調自己不會給自己設定曲風。對於音樂,他始終保持著多元的態度,認為自己是個喜歡做音樂的音樂人,而非專職於某種曲風。「當我開始做電子樂時,整個場景跟現在完全不一樣:我們就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們沒有什麼特別計畫,就在是在亞馬遜叢林裡拿著彎刀一路向前,甚至不知道下一步會到哪裡去。」
對於表演,即便整天都在趕場,即便在放鬆,Moore仍然不斷的挖掘好音樂,並思考怎樣帶給粉絲新的感受。「這其實很瘋狂,而且非常不容易。感覺很像是有個小孩,即便我沒有孩子,但常常聽別人討論後,不免覺得有些相像:幾乎整晚無法睡覺、而且隨時都被龐大的人群關注。在他們需要你時,你必須滿足他們;而你也必須保持清醒,因為粉絲們需要你的關注。」
時常有人問Moore,對於他的音樂成名後,他有什麼看法?「我完全沒想到會這樣!(大笑)」對Moore來說,做音樂從來不是為了成名,甚至他也不習慣有計畫。「《Scary Monsters》當時也並不是商業發行:它只是發行在Beatport上,也不是傳統『三分半』的流行樂,連電台都沒有播。所以你要說它是商業下的產物嗎?端看你對商業的定義是什麼。」更甚者,名利對Moore已如身外之物,「做音樂對我來說,不是要怎樣讓它成名或什麼的,就只是覺得,恩,我的音樂就該長這樣。除了開心以外,我真的不會去想太多東西。」
Skrillex與EDM
然而,Moore現在正站在EDM的潮流上,大型EDM音樂季幾乎都會有他的身影,為此也招來許多批評與誤解;加上Jack Ü與小賈斯汀的合作,除了讓不少支持者失望外,更批評Moore已經向「錢」看齊。
對此,Moore輕描淡寫,如同前段所言,做音樂並不是為了名或是利。他是創作者,一位並不是單單為了名利的創作者。「這也是為何我同樣想要寫電影配樂…並非金錢驅使我創作,驅使我的是熱情。」「通常有人說你向錢看,大多是他們對成功人士的刻板印象。講句不好聽的,任何人事物只要變有名,他們總有辦法評論個兩句。」
Moore似乎也認為EDM快到盡頭了。「我當然有發現這個場景正在衰退,它本來就是個大泡泡…對DJ來說,EDM仍在浪頭上,你大可乘風破浪沒問題。但對創作者來說,你是在創作,而且媒介與平台太多了。創作可以反映當下的文化、場景,而且有數不清的形式可以表達:一把吉他,一台電腦,就有辦法記錄當下。因此,即便泡泡破了、浪真的打下來了,我們也不會死在沙灘上。」
[youtube]https://youtu.be/6JECDSFWosY[/youtube]「未來就是不斷的前進」
面對未來音樂的發展,Moore給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答案。「一腳踏在過去,一腳踩在現在,但眼睛需一直往未來看。」他以自己為例,就接觸了約八種截然不同的音樂風格,並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去探索未來可能的發展。「未來其實是一場偶然,一場偶然探索下的必然產物。你必須斬荊披棘的往前走,而且完全不曉得前面是什麼東西,面對的是一條完全未知的道路。重點從來不是未來會怎麼樣,而是『你怎麼看下一個人群會聽的音樂?』我常常聽現在小朋友在做的玩意兒;往往最讓人靈光乍現的,都是這些小朋友放上網路的東西。」
綜觀Moore的音樂路程,其實比別人想像中的長且多元,更非外人想像得如此順遂,尤其是早期少年那段日子,塑造了往後我們看到的Skrillex。「這其實很困難且需要膽量:一位創作者承諾會不斷帶來新事物…尤其是對我們這些數位製作人。理論上我們可以做出任何一種音樂,但也因為如此才困難–最終成就了創作者的,正是他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