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工業標準:Pioneer CDJ

Written by A, Feature, Story

在工業標準的系列文章當中,第二篇隆重登場的是,為舞台帶來數位之聲的器械 – Pioneer CDJ。

在工業標準的系列文章當中,第二篇隆重登場的是,為舞台帶來數位之聲的器械 – Pioneer CDJ。

 

上個月我們介紹了,Dj台上的里程碑 – Technics Sl -1200,數十年難以撼動的地位,超越了作為一種Dj工具的存在,更是定義了現今我們稱為混音技巧的基礎 – 抓點、刮盤還有調速。不論你是1983年或是2013年才擁有一對唱盤,玩他們的方式都大致無二。

 

cd

cd

 

當Technics全面攻佔地表所有的Club時,事情開始有所轉變。黑膠唱片並不是載錄音樂的唯一格式,過去三十年當中,我們經歷了一連串的轉變,從CD到MP3,乃至於現在的網路時代;有了電腦,音樂的製程變得前所未有的快速與方便。雖然這些都難以撼動1200作為Dj最重要的演出媒介之一,但這也表示Dj台上,Technics不再是唯一選項。Pioneer在1994年時,推出了他們第一台CDJ,為Dj台提供了另一種穩定的存在,相較於唱盤的頑固,CDJ則是以順時應勢的進化,站穩它的地位。

 

事有玄妙,唱盤與CD儲存技術其實開始發展的時間相近,但開發的方向卻完全不同。直驅式唱盤的設計,在七零年晚期被開發出來;而自六零年,菲利浦公司便開始研發光儲存系統,至1972年公開技術,同年松下發表Technics SL-1200,MK2至1979年公開販售,而菲利浦聯合Sony開發,推出了資料增錯校正的方式,於是才讓CD的儲存準確和可靠而始得成為音樂載體。

 

菲利浦與Sony制定了光碟標準(紅皮書),訂定解碼標準以及其他格式,譬如燒錄是由內圈到外圈,取樣頻率是44100hz、響應頻率是20-20k,另外當時SONY副社長說「不能讓歌劇在幕中中斷,並且需得納入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若不是使用者能接受的媒體那就啥沒意義了。」由於已知最長演奏為福特萬格勒1951年指揮的74分鐘版,最終雷射唱片定為能容納74分42秒音樂的120公釐光碟。第一張CD是菲利普於德國的工廠所生產,第一個錄製CD的樂團是ABBA,1982年於歐洲與日本問世,隔年三月登陸美國。

 

Abba Crazy World

Abba Crazy World

 

(編按:這段很深,不想懂CD原理的人,可以跳過)

 

黑膠唱片的運作邏輯,簡單易懂。唱針依照刻紋循軌發聲而出,刻紋上記錄了音波訊號,但CD就感覺比較神秘了,但原理類似。若是把CD當做黑膠唱片來看,它的讀取媒介是以光反射來讀取,而刻紋則是以透過控制光反射的長度。一片光碟會有三層,刻紋在其中,當光反射回來若剛好路程是半波長,則會相消,既為訊號“1”,若否則為訊號“0”。以這樣的方式記錄數位訊號,像現在的藍光片,是因為藍光波長又更小,所以可以塞更多東西進去。(編按:盡量簡單解釋了啊,還想深入瞭解的人請問google)

 

追尋CDJ的發展,令人意外的是,其根源可從汽車開始說起。“在九零年初,當我們發展的CD抗震技術,讓Pioneer在車用音響市場達到領導地位時,我們便開始思考,利用我們在數位技巧上的優勢,前往新的領域發展”,Pioneer歐洲資深市場推廣,Simon Hart如此說道。

 

設計出一個能在特殊環境播放使用的CD Player只是其中的條件之一,而自有CD播放器以來,選曲、播放、暫停、快轉還有倒轉等這些功能,也沒有讓它能夠像唱盤一樣,成為Dj的一個工具,所以真正所需的要素是什麼?

 

CDJ500

CDJ500

 

自1994年,pioneer推出了CDJ-500,展現了他們開拓新市場的野心(另有一說CDJ-300,92年推出的產品才是第一台CDJ,但據Pioneer所稱,CDJ-500,才是一切的開端。或許Pioneer將CDJ-300作為盲公竹),跟現在常看到的吸入式不同,Cdj-500採取的是彈出式的掀蓋CD托盤,外型有點矬矬的,但又有點可愛的黑盒子,有著快速啓動與停止的功能,可設定起點,並且可如幕次般,一格一格尋點,以及音高調整(Pitch)功能。也就是說,這就是CDJ所有的基本了。

 

除了數位功能之外,CDJ-500還能夠取樣loop,“Master Tempo”的功能可以讓你調整速度,卻不會影響到原來歌曲的音高。Pioneer想要將CDJ在Club的環境當中落地生根,但是他們並不是想要取代唱盤,這一點可以從他們的早期的宣傳品當中看出。

 

這條發展線一直持續成長,橫越了整個九零年代。CDJ-500二代在96年登場,提供了更長的loop時間,優化了master tempo的功能。97年,CDJ-500s(或是CDJ-700,美版)開始普遍於夜店當中,它的體積厚度大大縮小,並改善了抗震的部分。98年,入門等級的CDJ-100問世,搭載三個傳統的效果器-jog、zip、wah。

 

編按:CDJ-500雖然看起來有點笨笨的,但是工友葛格有次有幸與台灣Pioneer的工程師聊到,CDJ-500的用料與設計相當不錯,非常耐用,若有損壞,大多只要更換磁碟頭就好,音質也很不錯,堪稱一代銘機。

 

CDJ1000MK3

CDJ1000MK3

 

2001年,CDJ-1000問世,經過了多年發展,CDJ終於要追上Technics-1200的腳步了,有趣的是,這也看似唱盤在引領著他們。(CD唱片售價的持續下滑,還有下載文化的出現)CDJ-1000的特點有:唱盤模擬的功能,讓你可以用CD刮盤,另外可調整的轉盤壓力感應,以及豐富的視覺面板,快存快播(你可以將cue點,存放在記憶卡中),這些功能終於讓它超越了Technics 1200。

 

像是我們在Dj EZ,Boiler Room的Set當中看到,他是如何狂放的操縱CDJ,cue鈕轉化為簡單的取樣呼叫;對疊的LOOP創造出宛如科幻電影的獨有聲響,這些都超越想像。即使不是走EZ這個路線,你還是可以將創意延伸上來,如同Panorama Bar的駐場Robert Johnson一樣,延伸了loop的功能,將每首歌的段落拆解,並取用想要的部分。當然無可否認的是,用CDJ放歌,這些功能也讓你事半功倍,可以更滑順與簡單的放歌。

 

 

“用黑膠放歌,你要八面玲瓏一點”來自德國曼海姆的Nick Curly如此說道。“我可以專心在混音上還有與群眾對話”,近年他都選擇以CDJ為他演出時的主要工具。

 

有些功能對於本位主義者,看來實在相當刺眼,像是自動對拍功能或是SLIP Mode(讓你刮盤之餘,原曲仍然不間斷於機後放送),還有軟體的歌曲建議功能(以歌曲音高為準則),這些都讓混音更綿細。

 

在2002年,Pioneer推出了CDJ DMP 555,這是首次提供MP3規格的播放,可以選擇插入記憶卡或是CD,而後也有CDJ 400,在07年推出後,使用MP3才蔚為風潮,但到2009年,CDJ2000問世後,才達到高峰。使用CDJ2000,可以將機器以網路線互串使用,只要有一台主機有插卡就好。而自千禧年以後,透過筆記型電腦的風行,也開始有了攜帶便宜控制器登台的Dj,但CDJ最棒的是,不需要在登台前,重新配置你的系統,和唱片相較,也將你的唱片箱縮減到USB隨身碟的大小,透過CDJ Nexus,你甚至可以使用Iphone放歌呢。

 

除了節省空間的好處之外,CD本身的空間有限,另外音質也有所限制。而以現今的CDJ系統,可以容許更高位元率的音源,你也可以將在家裡的DAW作品直接轉檔拿出來表演。以前CDJ在TECHNICS 1200旁,猶如配角,現在終於換身走到鎂光燈前。不過Gerd Janson還是指出了一點:“對某些Dj來說,CDJ還是不如唱盤”,因為“你沒辦法把黑膠插進去”。

 

原文:http://www.residentadvisor.net/feature.aspx?1910

(Visited 1,033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