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聽Dark講述30餘年DJ人生

Written by A, Feature, Story

日前「DJ們如何看待變老」一文收到許多好評,但台灣資深DJ 們的故事現在卻很少被提到。感謝DJ Dark 這次願意受訪,坦承的與我們分享自己將近40年DJ人生體驗。希望未來能與大家分享更多這樣的故事。

幾個月前本站轉載了「DJ們如何看待變老」一文,由許多世界知名資深DJ親自揭露故事與心聲,獲得許多好評。透過他們的故事,我們不但能更加了解電音舞曲深邃悠遠的歷史,也能獲得不少前輩親歷的可貴經驗。

>>前往閱讀「DJ們如何看待變老」

我們由此想到,台灣其實也有許多資深DJ,但他們的故事現在卻很少被提到。也許是因為台灣的舞廳總是被歐美文化影響,一波洗過一波,但每一波之間卻少有沈澱與再生。關心舞曲文化發展的舞客對「底特律三巨頭」與「House發源的舞聽」這些故事多半如數家珍,但對我們腳下這塊土地卻很茫然。

有鑑於此,我們將嘗試把眼光也放在台灣更遠的過去,記錄那些曾經。感謝DJ Dark這次願意受訪,坦承的與我們分享自己將近40年DJ人生體驗。希望未來能與大家分享更多這樣的故事。

聽Dark講述30餘年DJ人生6

你開始當DJ的年代,在台灣DJ史上大約是哪個時期?

台灣最早一批DJ是從夜總會出來的,比較知名的場地有中央、華國和希爾頓,毛珊是其中很知名的DJ。毛珊現在在新加坡掌管一個很大的集團,我十七八歲時就聽他放歌了。另一個有名的是小湯,他是影星湯蘭花的弟弟。

從時間來看,我應該可以算是台灣本土DJ第二代。這個時期比較有名的場地有黛安娜、Bafflo Town、比利珍、ACDC和16P等等。和我同輩現在還在放歌的,應該剩下高雄的Michael,還有另一個晚我三四年的Stephen吧。

你怎麼開始DJ的工作的?

70年代臺灣青少年室內的娛樂並不多。比較常見的就是「音樂屋」,它類似現在的酒吧。在音樂屋裡你點杯25元左右的酒,就可以坐整晚。25元在當時算高消費了,一張唱片也才不過8元。

我學生時代因為喜歡音樂,常去這種地方玩。當時我去的巨星音樂屋裡有上萬張唱片,幾乎台灣出過的唱片那裏都有。去玩久了,就產生興趣。於是在老闆同意下,我開始私下去那邊聽唱片。等到1978年出社會後,我第一份工作就是巨星音樂屋的DJ。 老闆給我的起薪是兩千元。

當年DJ的工作實況如何?

早年DJ工作多半是處理客人點歌。音樂屋的老闆還把唱片像資料庫一樣,用手寫筆記本整理。由於大部分客人點的歌差不多,我們甚至熟到可以背對唱片櫃往後一抓,就把被點的歌抓出來。這種能力很讓我們很自豪,我們還曾貼出公告,只要客人點歌我們多久放不出來,就請客人喝酒。

聽Dark講述30餘年DJ人生5

等到人比較少的時候,就是DJ自己的時間。在深夜時段,我們可以連著三四小時放自己喜歡的歌。

我開始工作的時候還沒有對拍的放法,因為Mixer那種東西是高級品,只有像希爾頓那種地方才有。我們只是用兩台擴大機接起來放歌。後來我在夜總會看到DJ使用Mixer放歌,大概猜出它的原理。由於我念書時學的是電子,我就自己手工做了一台Mixer,開始玩接歌。

可以稍微簡單的告訴我們你經歷的40年台灣跳舞場景歷史嗎?

台灣的派對文化最早是從夜總會開始的。這些夜總會在美軍時代就已經存在,多半都在飯店裡,譬如希爾頓。它們的活動分成茶舞、香檳舞和晚舞等不同時段,各時段之間會清場。

接下來進入了80-90的林森北路的地下舞廳時代。這是台灣夜店的第二波,不但是夜生活最繁華的年代,也是台灣DJ的黃金時代。當時我每天幾乎都有三場表演,多到得趕場。我的那時的收入也很好,每個月能賺八九萬元。

那個年代當然都是放唱片,然後也因為我們要趕場,不太可能提太多唱片移動,大部分都是放店家的唱片。DJ不但需要熟悉這些唱片,很多唱片一般人甚至買不到。而當時卡帶也還沒出現,音樂並不像現在那麼容易取得。因此DJ常常可以得到別人沒聽過的歌曲,然後在舞池裡把它放紅,這是很大的樂趣。

[youtube]https://youtu.be/Tl_DGwq_0W4[/youtube]

我們那時在表演同時需要用麥克風帶動唱。拿麥帶唱的方式還可以分為美式、英式和菲律賓式。另外當年音樂類型差距也不大,沒有商業地下的分別,所以DJ好不好完全是比舞台功力。當抽唱片、放唱片和帶動唱的動作做得流暢時,確實是挺帥的。每個DJ都會用這些元素塑造自己的型,表演起來就像明星。DJ身邊會跟很多妹的說法就是因為這樣出現的。

到了1995年以後,譬如MOS和Jurassic這類大型夜店慢慢開始佔據市場。舉Jurassic為例,這家夜店在高雄,有五百坪大,裡面的造型都是恐龍。裡面還有兩個很大的場地,總共可以容下一千人左右。

在95年我開始在高雄魔宮傳奇工作。在中南部Live House比較受歡迎,純DJ的店作不大,所以主流是以Band演出加上DJ表演交雜。當年景氣好,類似的店很多,一直到99年後才完全改變。

在我的經驗中,台灣夜店大概有個十年的Cycle,每輪都是從小開始。97-98年,市場開始往電子音樂的方向轉變。一直到99年可以算第三波真的開始。在那之後台下群眾開始要求細分音樂類型,聽不同類型的群眾彼此分很開。

到了兩千年以後,市場上出現許多以放Hard House為主的店,對於我們這種只放Techno的DJ就不太接受。我當時的收入也還算不錯,特別是有時店裡來了比較豪爽的客人,他們如果喜歡你的音樂,一晚演出費加上小費等可達三到五萬元。但如果類型不對或底下的群眾不對,狀況就會很糟。

聽Dark講述30餘年DJ人生4

台北的夜店現在也已經進入高峰期。大多數店家集中到信義區那一帶,規模也越來越大,周邊小店都萎縮了。但最近這種狀況慢慢有改變的趨勢,又開始有些小店出現。這些小店與大店家炫金耀富男歡女愛的氣氛不同,客人在裡面會覺得比較自在。這種店也許會帶領台灣夜店循環走向第四波。

至於現在的產業的危機,我想是由於台灣景氣差,人民對政府又沒信心,許多人都感到憤怒也很茫然。這種社會氛圍會影響環境裡的人,間接降低人們來夜店消費的意願。

過去與現在的DJ 有哪些差別?

在過去DJ並不是一份容易進入的工作。過去DJ師徒制很重,DJ必須要訓練到一定程度,才有機會上台。而且出了什麼問題,師父還會告訴你錯在哪裡。現在很多DJ都是直接上場就幹了,所以少了很多該有的訓練。

除了放歌的技術以外,師父最重要的責任,就是交會徒弟怎麼在圈子裡生存。這個我簡稱叫「德」。「德」就是DJ要在圈子裡生存該有的行為舉止。台灣非常小,DJ必須有德,才能夠走得長久。夜店誘因太多了。我一路走過來,還好沒有淪陷,但很多有才華的DJ最終都敗在「德」上。

其次,在我們的年代,當DJ並不是只要會放歌就好。DJ還應該要懂音響、懂活動、懂店家需求,甚至懂怎麼管理夜店。

以我個人為例,除了當DJ以外,我也幫店家規劃過播放系統,負責人員訓練。我在台灣、上海與北京經營過夜店,也在廣州做過福斯新車發表會的音樂規劃,還替他們找DJ和樂手,連做了七年。台灣現在很多夜店經營者都是過去年代的DJ,就是這個原因。

至於新進DJ,由於資訊取得容易,眼界也比較廣,他們比較容易有型。但也因為資訊取得容易,太多人只是集中精神在用過即丟的資訊,沒有設法累積其他的知識。加上現在也不流行師徒制,知識只能靠工作經驗累積。所以新進DJ很難取得能與跟夜店的經營者抗衡的地位。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當純放歌,這是很多剛入行的DJ的想像。但想當純放歌的DJ,必須擁有很多條件彼此搭配,甚至你的身材、長相與穿著都很重要。新進DJ也很難擠進知名的店。

最後,以前DJ放歌比較需要用眼睛看,因為我們還是要讓舞客跳舞。DJ多半喜歡放新歌也在意品味,但還是會準備救命歌。所謂的救命歌就是某些特定曲目,放下去舞池一定會滿。因為當時的跳舞音樂並沒有細分類型。現在則不太可能這樣做,不同的類型大家都是各放各的。

這是以前DJ謀生的方法,只要你有這種眼色,就可以在這個行業賺很多錢。因此那時的DJ還不會太強調風格,放歌是為了用音樂掌握氣氛,讓客人在舞廳裡消費。現場如果沒有人動,那DJ你真是遜,因為讓客人動是你的責任。碰到這種狀況我們就會回家檢討,看怎麼做比較好,還會去別人的現場參考。

在你的DJ生涯中,你的樂風與表演形式怎麼演變的?

我最早出道時播放的音樂多半是搖滾樂。有些DJ專放流行的曲目,有些則會在流行曲目中穿插類型差距很大的音樂。我是屬於後者。譬如我在舞池放過刺客的無敵鐵金剛,也放過英文老歌Knock three times。這些歌曲可以讓舞客有「哇怎麼會有這種東西」的驚喜感。

聽Dark講述30餘年DJ人生3

DJ的工作包括收購市面上的歌曲,除了替店家採購,我們自己也會買。因此市面上所有發行的歌曲我們幾乎都收集。我估計自己一個月大概會買兩三萬元的唱片,各種類型我都收。如果加上後來的CD與數位檔,30年來我購買音樂應該花了上千萬元。

到了1996年侏羅紀的末期,我開始從流行轉向電子舞曲。侏羅紀是傳統的Club,前面安排樂團演出,然後則放流行舞曲。我當時擔任侏羅紀的企劃,由於放了很久的流行音樂,已經放得很膩,所以在深夜時段就改放電子舞曲。慢慢的我逐漸變成以放Techno為主。

2003年以後,我開始嘗試使用數位系統放歌。我還記得那時serato才剛推出第一代。同時我也開始購買數位音樂,但還是會買實體唱片。一直到2008以後,因為要去中國發展,為了求方便我正式開始使用電腦放歌。

最近由於串流音樂帶來很多便利,我開始測試可以和Spotify搭配的DJay PRO。考慮這個系統的原因,是為了籌劃以搖滾樂為主要風格的酒吧。如果店真的開了,我就會採用它來工作。

你在很多不同的場合表演,每個場合都有不同的要求。你是怎麼做上台準備的?

現在音樂的分類比以前更廣更細,每種音樂都有獨特的Tone,要如何適當運用不同的Tone是DJ持續會碰到的挑戰。所以我在表演時,最專注的就是如何使用Tone。

聽Dark講述30餘年DJ人生2

最近我走的路線有兩個,其中一個是Tone比較窄的Techno,另一個是Tone比較寬,結合Disco House、Nu Disco和Deep House的放法。當我在派對活動放歌時,我會比較偏向放Techno,專注在表達我對Techno的感覺與想法,以及我想用這樣的Tone帶領怎樣的Trip。至於後者的放法,則主要是為了符合某些工作環境的需要,但我依舊會以我的品味來塑造感覺。

在表演前我會先預排一些橋段,但是也會多帶其他歌曲。如果在放預排橋段的時候有靈感,或觀察到舞客的反應,我會立刻轉向,改放那些不在預排橋段裡的歌曲。這樣的模式比較好玩,既可以讓聽眾感受到旅程,又能夠保留彈性。

不管是哪一種放法,基本上我都試圖用音樂掌控別人的情緒,同時展現我對音樂的理解。這種工作讓我樂此不疲。

給新進DJ的建議

我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如果要走DJ這條路,最重要的還是要學到怎麼用音樂掌握人心。你不是放給自己聽,而是要讓別人聽的。所以必須學習如何用自己的觀念說故事,過程得循序漸進。

許多年輕DJ都挺有Sense,這是好事,但我會觀察他們的持久性。由於大眾對DJ的關注非常表象,導致許多人只看到表面風光,就想當DJ。他們上了舞台後,會急著把自己的想法丟出來,然後受到挫折後就走偏,甚至不再當DJ。

堅持自己的想法也不是不好,相反的這是好事。但你必須堅持得夠久。只要堅持得夠久,一定可以激發出新東西。但很多年輕人太快放棄了。

現在的環境確實也沒有以前好,DJ滿街都是,卻沒辦法讓DJ專職維生。所以如果你當DJ是因為喜歡音樂,那就應該為了喜歡音樂開心的做。設法在放歌過程裡找到樂趣,享受過程,不要老想著結果,然後設法持久。我相信只要有心還是可以的。年輕人衝撞和失敗都是小事,但環境是這樣時,就該更小心的走下去。

和中國相比,台灣真的很小,小就該做小而美的事。不要太自大。當DJ得要有想法、說法和作法。這三個條件最少要能具備兩項,否則你就累了。

(Visited 1,496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