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除了標題有音樂兩個字的音樂文字

Written by A, Feature

「現況」其實很難批評,因為那其實是一種大家的共業、一種經年累月的養成、一種約定俗成的狀況。

文:Spykee | 編:Databass

最近的天氣就是,出門看到陽光時你會覺得「今天說不定不會下雨」,但到下午依舊雷聲大作、窗外再度啪嗒啪嗒的時候,你也不會覺得意外的情況。這就是一種天氣的現況,而現況就是你只能熬過但沒辦法立刻改變的一種過程。因此「現況」其實很難批評,因為那其實是一種大家的共業、一種經年累月的養成、一種約定俗成的狀況。

近日看了兩篇音樂朋友們轉貼分享的文章:一篇是關鍵評論對濁水溪公社主唱小柯大大的專訪(無貶意,只是不好意思不加大大),另一個則是兩組日本人氣樂團 the telephones、sakanaction 的兩位主腦對談,兩篇讀了之後分別有些感想。

《「小清新是誤國啊!」台灣傳奇樂團濁水溪公社主唱小柯的社會觀察》,這是關鍵評論給這篇專訪所下的標題。其實這真的沒有什麼問題,所謂小清新或小確幸誤國論其實在近年已是獨立藝文界的明顯共識,端看文青無論真假,從人人喊打到嘲諷戲謔便可清楚見到了。而訪談中亦推薦了如客語唱作人林生祥這樣的台灣本土創作,同時也說明濁團如何以「性」與政治、社會運動概念作為創作根本,其中小柯大大特別提及:「『觀念』,也就是意識形態,那才是整個樂團的精神所在」。而這部分,我會希望大家平心而論地想想,尤其是獨立樂迷們不妨回顧一下你心中幾個獨立樂界指標,所謂「(本土)意識型態」是否與前述小清新誤國一樣,其實就是另一個獨立藝文界的現況?也或可說,「小清新」與「本土意識」,基本上就是現在這圈子的顯學了?

講到這裡要先說明一下,本文毫無引戰之意,只是想抒發一些純粹的東西。
何謂純粹的東西?其實就只是音樂本身而已。

個人對於所有創作裡的意識形態絕對沒有褒貶,須知意識形態本來就是創作人透過創作物而想表達的東西;面對陳述創作的自由,你必須捍衛也必須理解這份自由,我想這是一個前提。回到音樂本身,尤其是來自於創作人提及他們的音樂喜好與影響;樂迷們不妨想想,在你所關注的台灣音樂人或樂團裡(比方說臉書專頁或帳號上),有多少人、有多久,沒看到他們分享自己喜歡的音樂作品了呢?

想著想著會傷感起來,不妨來聊聊另一篇吧。坦白說,在近年台灣的非音樂專門媒體所做的音樂人專訪裡,我自己很少讀到一篇像《[譯]音樂祭的時代-日本樂壇的危機意識》裡,如 the telephones、sakanaction 的兩位主腦石毛輝與山口一郎的對談,出現這麼多對於其他音樂人、樂團的討論——說實話,基本上他們就是在討論「音樂」這件事。從兩人本身注意的新生代創作者,到音樂祭與專場的差別,以及音響配置與數量等技術面的話題;甚至也聊了一些原本不在他們既定創作類型裡的音樂,同時更提到對於不太能接受派對音樂的搖滾樂迷來說,身為電子舞曲樂迷的搖滾樂手,又是如何在表演裡教育樂迷接觸不一樣的音樂。而刊載這樣「純音樂對談」的網站「Natalie」,其實並不是像「關鍵評論」這樣被我們視為所謂獨立媒體的平台,就如同網站首頁 logo 下方所自述「流行文化的新聞站」一樣,是一個音樂、漫畫、搞笑藝人、電影等訊息全包的娛樂網而已。

logo_natalie

一個受眾程度極為一般而非獨立專業酷樂迷的娛樂網,在一篇對談裡出現不少這樣的詞彙或對話:「もっとサイケなことやれば(再更 psychedelic 一點)」;「ダブっぽい曲(dub 形態的曲子)」;「アヴィーチーとかゼッドとか聴いてる子は、ヘタしたら The Chemical Brothers すら知らないかもしれない。(聽 Avicii 或 Zedd 這些的人,慘的話連 The Chemical Brothers 都不認識)」;「できればディレイスピーカー入れて後ろでもちゃんと聞こえるようにするとか。(可以的話希望盡可能放延遲揚聲器(Delay Speaker)讓後面的人也能聽得很清楚。)」原文並未付上任何人名或專業名詞的註解,而事實上這樣的「純」音樂文字在 natalie 相當常見,或許這些詞對日本普羅樂迷來說已是常識了。

再回頭提到意識形態進入創作這件事,也想再度說明本文並非想要引戰,只是真的感覺到,近年的藝文圈意識型態已經多到蓋過創作本身…斗膽說一句,我想關鍵評論這篇專訪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你幾乎看不到什麼對於音樂這件事本身的討論。在此也得說,我不會覺得這是受訪者的問題,我相信要音樂經小柯大大絕對不會沒有,但以現在的「獨立樂壇顯學」來說,在濁水溪公社身上純討論音樂,我想不會比向小清新開砲更能獲得點閱與分享。

KenYokoyama1

橫山健

natalie 在這篇對談的前一篇訪問,對象是日本搖滾大大橫山健,我覺得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專訪首先從新專輯【Sentimental Trash】開始聊起,包括專輯架構、概念,橫山甚至聊到半空心式電吉他與實心電吉他在使用上的不同(特別強調在家裡不開音箱差很大)。之後分享了近期的音樂靈感,有 rockabilly、拉丁、甚至是 R&B。而在第三段,橫山則直接表達對於近期 SEALDs 的支持,以及作品裡反戰的理念。橫山的名言:「政治とチンコマンコは同じ線上の話(政治跟打砲同樣重要)」,他在這段專訪又強調了一次,同時表示如果自己屬於這個世代,一樣會參與這次的反安保行動;而且還說抗議完如果很興奮,去開房間也不是一件壞事…(デモの帰りにラブホでいいんですよ)。訪談最後,再回到專輯與自己創作本身的介紹。這樣的訪談,就我個人而言,我比較能同時理解受訪者以音樂人身份做了些什麼,以及作為一個社會運動參與或支持者的身份又是怎麼想的。

簡單說吧,還是要講,真的不想引戰,就真的只是在一個禮拜內讀了兩篇截然不同的音樂人訪問的心得。當我們真的無心討論音樂「本身」這件事的時候,我們到底要做什麼樣的樂迷?又該期待創作人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音樂?但這可能就是一種現況——一種你得獨自聽你喜歡的音樂,獨自熬過去的現況。

(Visited 354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