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什麼是商業鐵?

Written by Feature

商業鐵? 什麼是商業鐵? 哪些活動是商業鐵?哪些DJ是商業鐵?我們沒有標準答案

如果你是那種沒朋友的宅宅,花費時間翻遍評論,在臉書上為自己喜歡的DJ,替劣評辯護,與人筆戰一番,那你大概已經聽過「商業鐵」(Business Techno)這個名詞。就像所有文化相關的的事情一樣,沒人能清楚地的給出一個定義,但是當提到緊繃的DJ演出費與主流非主流間的DJ年齡問題時,指著藝人或作品說這是商業鐵,你不是在汙辱暗示他們只會放(寫)些了無新意的暢銷金曲;或是單純的承認,Techno Dj現在終於也可以變成百萬富翁,用私人噴射機巡迴了。

商業鐵一詞的出現最早於2018年四月,由一位柏林製作人Shifted在推特上提到,為了回應另一位製作人同儕Truncate的推文:「Techno是新的Tech House,仨小?」。Truncate主要是評論一篇RA關於Anja Scneider的單曲‘Prosperity‘。Shifted就在下方回推:「商業鐵才是新Tech House」,於是一個新的次文化類別諷刺梗就誕生了,因為所有的硬蕊Techno兄弟們都曉得,tech-house是世界上最爛的音樂種類。

“Anyone seeking further evidence that techno is the new tech house should cue up Anja Schneider’s latest EP. ” RA review

如同世界上所有亂七八糟又無聊的事情一樣,商業鐵一詞的爭議與揶揄,背後是許多金錢與商業利益的牽扯。西班牙的DJ Regal在2018年二月就曾試圖討論這個現象,他發了一篇貼文:「Techno也可以是門好生意」,引發熱議。雖說Regal自身的作品是否夠格被稱為根正苗存的鐵克諾也被備受質疑,但他的觀點確實將關注此次文化的人一分為二:到底該讓「假裝自己是Techno Dj的人」放Techno然後發大財,還是讓如他自己,這種具備多年鐵克諾與地下派對(?)涵養的「純正」的Techno Dj 征服大趴,放眼宇宙呢?

近年以Techno為基礎進行實驗與美學探索的創作者與藝術家與日俱增,但依樣畫葫蘆想靠這套次文化狠狠削一筆的有心人士也越來越多:有擅長投放IG廣告,讓人來尋找下一個派對、也有攀上旅遊網站如Time Out建議,讓人而去參與派對,還有不喜歡Techno的人他們想像Techno音樂的樣子,或許就是刻板印象式中的那個樣子所舉辦的活動,伴隨著無盡的閃燈以及旋轉笑臉投影。而想當然爾,這背後一定有人會從操作這類的刻板想像從中獲得巨大的收入。某方面來說,商業鐵Dj像是電子音樂世界當中的斗內之王(Fin-Doms),藉由讓奴隸(舞客)喝著爆貴的啤酒,祈求獻身自我到這四四拍祭壇,讓王大賺一票。

Fin-Doms在中國翻譯下,有所謂的「ATM奴」的講法。意思是說藉由把自己有的金錢奉獻給別人,來從中取得快感的人。這種關係類似於日本知名男公關羅蘭與他的客人們,羅蘭越跩(S),客人越嗨(M)。

Big Room Techno快速地成為倫敦趴圈的主流體驗:在你付完越來越貴,如天文數字般入場費後,要全部放棄你身為客人(長子)的權利,這樣才能完整的體驗「柏林品味」。這些場地同時也會出租場地,跟外面的業者合作舉辦活動——你幾乎可以聽到「一起努力推廣電音」這句話迴盪在商業鐵行銷部的房間裡。在一位Dj努力到達這個知名度與價碼的層級的時候,這大概也代表這位Dj終於可以在獨裁者舉辦的私人派對演出。或許這個層級的是許多Dj終其一生也達不到的夢想,但這個距離,大概也就是你遠離underground的距離。沒人可以明確辨別什麼是商業鐵,但是「聽到就知道」是最常見的解釋,但是重點是錢,然後要一直敲ㄧ樣的DJ做幾乎ㄧ樣,但有些許不同的演出。或許在使用臉部辨識技術後,我們也會發現每週都是ㄧ樣的群眾進場吧。

就像超級巨星DJ如Steve Aoki或是Calvin Harrisㄧ樣,商業鐵串燒(set)也影響著電子音樂:DJ又辣又潮、有許多IG粉絲、樂於與其他品牌結盟合作或贊助。跟Techno歷史根源脫節/相反,這些DJ是來賺錢的。如果在一個大的音樂節活動,放一個稀鬆平常的SET就可以賺30000英磅,那他們在這種次文化的意識形態辯證中站在哪一邊,大概就清晰可見了。

另外有一種重要補充,在商業鐵論戰當中還有一個厭女元素(現在哪裡沒有呢?),很多女DJ也被指控為商業鐵,因為她們年輕亮麗,而這點惹惱了某些會喜歡看炫技影片的網路宅。儘管大部分重要場景與活動都是由男性把持,這些女性卻變為必須承受抨擊的靶心。

沒人比電壇老將Scuba對商業鐵,要在網路上發表過更多意見了,他幾乎每四個推文就有一推在講這個,大概也是因為他過度在意被講過他的品牌就是淡淡無味的商業鐵。在他眾多評論當中,他給商業鐵下了個註解:「一個由嫉妒別人賺比較多錢的人,所發明的名詞。」我們都知道,任何不喜歡革命運動變成企業利益平台的人,歷史上都是那些單純嫉妒那些拿到機會叫價的人。同樣的,把這梗常用且最激進的使用商業鐵一詞叫囂的人,貌似又是那些鬱鬱不得志的DJ們。就像所有諷刺梗變成梗圖後,商業鐵已經變成了一種武器,成為在議題上攻防的工具。

撇開那些懶洋洋刺來刺去的小牙籤、專業酸還有公然仇女的情緒,剩下的就是無助的軟弱與幻滅:商業鐵沒有辦法用聲音、藝人或是場地或是其他方式整理出一個精確的定義,但是它可以被歸納到一種心態,商業鐵就是資本主義對於次文化的掠奪與挪用下所誕生的, 它就是電子音樂圈的投機客,像是房地產中,炒房客與建商堆砌出來的熱門物件;商業鐵活動只有觀光客才付得起門票,而且是當地場景毫無關係的活動,場內的監視器要比真實的銳舞體驗來得重要;令人興奮的DIY空間關門,取而代之是IG友善的打卡景點Bar,這就是鄙視商業鐵的核心——Techno已然成為一種文創商品,而不在是文化本身。

原文:
WHAT THE HELL IS BUSINESS TECHNO?
mixmag | NILOUFAR HAIDARI 23 OCTOBER 2019
編輯、校譯協力:安豬
(Visited 1,904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