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試圖擺脫藝人公敵形象
我們上次提到了Moby與Thom York為了Spotify產生的爭執。由各方報導顯示,最近確實有不少藝人起來抗議Spotify的政策不佳,無法從Spotify獲利。為了澄清這種疑慮,Spotify最近發佈了一個「Spotify for Artists」,透明地交代自己的各種政策。
在這些資料中,最具體的數字是:每當你在 Spotify上聽一首歌,Spotify平均會支付給歌曲權利人0.007美元。Spotify除了在這個網頁中清楚的說明了這樣的數字是如何產生,同時也指出與Youtube、線上廣播與傳統廣播相比,Spotify支付的權利金是好幾倍。
Spotify for Artists同時也提供了儀表板服務,讓藝人可以查詢得到歌曲的各種收聽資料,如收聽頻率、受眾分析等。這是舊時帶完全無法想像的強大市場調查工具,完全透明的資訊有助於藝人更準確的掌握聽眾喜好。
Spotify目前市價達到20億美元,近期再度融資獲得2.5億美元。在他們的2400萬用戶中,有600萬是付費用戶。從他們的圖表看起來,付費用戶的比例正在逐漸增加,這也意味這確實藝人在Spotify上越來越有可能獲利。但當然,前提是要有足夠的點擊數。當獲利高到一定程度時,這種獲利計算方式會不會衍生其他弊端?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議題。
>>Spotify版權拆帳說明
類Shazam技術協助警察偵防納粹歌曲
上週護家盟與下福盟遊行中,出現了一名中二中學生穿著納粹服飾前往支持。雖然大部分理性的人都反對這樣的行為,但下福盟發言人卻說「他們尊重這名學生的言論自由」。
在台灣穿著納粹服飾到底是不是言論自由,也許有討論空間,但在歐洲很多國家真的不是,尤其是在德國。根據德國法律,行納粹禮、展示納粹標示與買賣納粹服飾都是犯法的。然而,即使在台灣都會出現納粹支持者,就不難想像在德國本地有更多納粹支持者。近年來新納粹主義抬頭,便是歐洲各國日感棘手的問題。
以下是新納粹音樂的範例,請慎點: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uDYk5jog6k[/youtube]
根據反抗納粹團體表示,當前新納粹吸收成員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透過流行音樂。新納粹主義流行歌曲結合了當前最熱門的曲風,加入傳統納粹進行曲的模式,非常激烈熱血,吸引了許多十幾歲的小孩。這些流行歌曲形同新納粹主義的洗腦工具,很容易讓青少年走向極右種族主義的道路。
為了避免新納粹主義坐大,德國警察最近開始正視新納粹主義流行歌曲的問題。他們想到的方法,是利用類似Shazam的技術偵測地下電台、舞廳、演奏會與展覽的音樂。目前這個方法還在研議中,但由於作法相當簡單,只要在手機安裝APP就可以,可行性相當高。這樣的政策非常有可能侵犯個人自由,在講究保護個人自由的德國預料將引起一波熱烈討論。
>>前往閱讀衛報相關報導
透過數據分析解碼DJ選歌魔法
隨著EDM逐漸征服世界,人們開始好奇DJ是如何站在台上征服群眾。DJ與其他所有藝人最大的不同在於,通常DJ並不演奏任何作品,只播放他人作品,所以想像中似乎成為DJ不是那麼難的一件事。但實際上大部分舞客都感覺得出,到底站在舞台上的人是好DJ還是爛DJ, 因為選歌完全能讓DJ的功力現形。
選歌能力的魔法是怎麼產生的呢?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研究生Thor Kell通過分析過去兩年的Essential Mix節目,得到了答案:DJ們的咒語是「音色」。
世界上所有聲音可以簡單用三件事來形容:音量、音調與音色。音色決定了聲音給人的感受,即使是兩個聲音音量與音調一樣,人們也能清楚分辨銅管聲和弦樂聲是完全不同的聲音,靠的就是音色。在通過分析以後,Thor的結論可以簡單歸結如下:
*在歌曲過渡中,音色或音質不要發生太大的變化,是很重要的DJ技巧。Thor分析這些歌單以後,發現音色在其中的重要性。EDM歌單中,鄰近歌曲的音色會有近似之處。DJ必須小心的選歌,讓歌曲過渡向自己想要的感覺時,維持最小的音色變換。
*而且,不管你爸媽怎麼說,這些 EDM歌曲並非真的聽來都一樣。Thor比較了DJ排的歌單與隨機產生的歌單,發現DJ排的歌單在每一首的音色變換上更有關連性。從更換那些歌單的內容,就會降低歌曲的關連性來看,更證明DJ們花在其中的心力有多少。因此即使像Armin Van Buurens與Carl Cox等名家,同樣必須苦思每一首歌要用哪一首接。
由這樣的研究可以證明,DJ們確實擁有一副好耳朵,能夠聽見音樂裡某一些共通性。資料分析證明了DJ不是光聽大小聲和拍子,聽出音色更重要。當然,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好 DJ,也就必須加強這方面的能力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