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只推出數張12吋黑膠發行的Objekt,卻迅速展露頭角,日前也曾短暫隨者RA派對來台演出,也深獲台灣在地觀眾好評。這都根基於他在2011年所發行的同名單曲以及12年時的 “Cactus” b/w “Porcupine”,都在Dub Techno圈造成不小的迴響。Objekt的聲音開創性與精緻程度都是無可挑替,這些來自於他在Native Instuments時擔任開發與工程規劃的累積,也造就了他對於“細節”的講究。Objekt #3 雙單曲,也如預期般聲音漂亮。所以趁著這次發行XLR8R特來訪問關於聲音制作的部分,請他與我們分享工作上的心得。
1.監聽音量造就不同
任何東西音量放大,都會好聽些。這來自有基–人耳的接收頻率隨著音量變化。在高音量時,聽覺系統有如COMPRESSOR般運作,但是往往導致製作者將兼聽越開越大聲,想要越聽越好聽,甚至超過了作品正常聆聽的音量,或是他們乾脆在開場就推出爆炸性音量等級的錄音。
所以檢視你的作品,在不同的音量狀態是重要的,特別如果你的作品是設計在CLUB播放,在低音量時檢視作品可用來測驗你成音的水準,這遠比你把聲音轉大重要的多。追根究底,我們很容易下意識地把音量轉大,想要把某些聲音“抬”出來,不過就我看來這是很糟糕的做法。
編按:的確誠如Objekt所說,初哥常常會把音量加大到紅通通(因為我就是(囧)),但是再深入一點,不要把某軌的音量放大超過比例。譬如大家都喜歡有很多的BASS,於是毛起來加,自己可能聽得很爽,但是你拿出去放就知道了,除了BASS你就聽不到別的東西了,就是一個糊啊
2.在輸入整合時要堅定(握拳!)
理想的電平整合,為一連串的訊源設定適當地訊號量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就會面對兩個問題:
第一,要整合效果外掛的輸出。簡單來說,在Bypass效果後,你的感知音量應該要跟Bypass前的感知音量一樣,這點也呼應我先前所講到關於監聽的問題,唯有如此你也才能清楚地瞭解,你放入的效果或是壓縮有正確的幫助你的聲音,或是只是單純把你的音量變大而已。舉例來說,如果你設定正確的話,以Compressor來說,你就會真的覺得他是把輸入的音源精華擠壓出來,然後再放送出來,不會只是變大聲而已。
第二,整體來說,將你的所有的DAW音源電平預設在 -12 ~ 0 db這個區間,會是不錯的做法。因為數位切峰所以在這其中有許多錯誤訊號,當然你也可以不去管它,如果你沒有利用切峰來製作效果或是在任何的 in/out put裡。但對於保持適度的訊號量度,這依然是不錯的練習。因為大致上來說,這讓你的習作條理分明,可以讓你清楚地知道你在哪裡。對於使用類比混音器也是一樣(編按:不過這邊有一句不是很懂:although there’s a tradeoff here against raising the noise floor, so usually you’d run the meters hotter on an analog desk,如果是傳統類比Console,會有比較大的動態值域可供操控(底躁也會比較大),表頭(VU)反應一開始可能不會這麼迅速,所以是說要盯表盯緊一點(?),若是指Dj Mixer,因為有時動態比較大也是要常常監控)
另外,不同的混音器在單軌獨奏時的表現也不盡相同。如我的Tascam來說,若是bypass Master Ch.然後將獨立一軌Solo打開,對它來說表示全軌運行過熱,並以拉下主軌作為補償,這時你就會在單軌得到一個特別響亮的音量;不過對我來說,正是一個正面的理由,去把主軌維持在0db,把各軌放在適當電平。
3.絕不要在沒有A/B試誤的環境下作業!
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想要再把鼓跟整個製作力道強一點、鼓用肥一點、用High一點、更獨特一點…一開始你還知道你在幹嘛,這邊修修、那邊轉轉…一個小時後,幾乎整個大改造了,然後你可能覺得比原來好,但是你不能確定,於是聽聽看之前版本的輸出,結果發現改過的更糟,然後更慘的是你應該不知道怎麼調回去了(囧)。
成音調整是一個不停累積的工作,幾乎是不可能去標記你每個工作的步驟順序,或是回朔到某個階段的成果。所以這也是當你開始從事工程時,記得要留存備份,並將新的成果Bounce出來,並將它回頭載入乾淨的一軌(沒掛效果),然後開始不停的A/B測試,去比較看看你的舊版本。我試著努力虔誠得遵守這個規則,每次忘記的時候總是後悔不已。
4.正視空間
如果你有機會將自己的作品,到專業錄音工作室成音,就要好好把握機會。你將會聽到很多你在家裡聽不到的聲音,因為專業錄音室的監聽好到誇張。不過好監聽之於你,其實沒有那麼重要,在好的空間聽聲音就像是戴上了適當的眼鏡去看畫,你將發現以前看起來是糊糊的東西,現在是這麼的清晰。好的監聽對此有所幫助,但也要有好的筆刷來配;可是若你看不清楚畫布,好筆刷也沒用。
5.成音是最不重要的部分(Mixdown)
雖然有一堆的事情可以拿出來提醒你,如何把成音臻至完美,特別如果你正在做試圖於大型音場中放送的東西—但我要說的是,一個結構清楚的成音也救不了一首俗歌。我之所以最後要說在製作過程當中,成音是最不重要的事情,因為好點子、旋律、編排、配器還有流向,一些電平的失誤或是頻率分配的失誤,其實無傷大雅。如果你花費了數小時去調整某些東西,最後感覺不是你混音上的錯誤,大膽把這些東西或是區塊丟掉吧,別管你花多少時間在上面,該捨則捨。